黄元豪,中国武夷肯尼亚中部区域公路工程项目的一名普通施工员,自2012年6月加入公司以来,十年如一日扎根施工一线。从繁华都市到偏远荒原,他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汗水浇筑品质,在非洲工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。
实干为基:以坚守诠释初心
从内罗毕国际客运机场停机坪(JKIA691C)扩建工程,到特比-摩亚雷(A2)公路、C99公路项目,再到如今的萨加纳公路工程,黄元豪的足迹遍布肯尼亚重点项目。他像一颗铆钉,牢牢钉在施工现场的每个细节中——土方作业时,他紧盯平地机作业,确保碎石清理彻底、路基填补精准;结构物浇筑时,年过半百的他不顾自己腿脚不便,仍攀爬于脚手架间,逐项核验钢筋配筋、模板尺寸与内部清洁度、保护层情况,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。同事戏称他是“行走的质检仪”,他却说:“工程是百年大计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
无畏为刃:以担当攻克难关
萨加纳公路项目工期紧迫,黄元豪主动请缨,带领一支由当地雇员组成的土方施工队伍昼夜鏖战。语言障碍、文化差异、设备短缺……重重困难面前,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操作员,手把手示范技术要领,硬是将团队锻造成“铁军”。雨季突袭时,他冒雨疏通排水系统;酷暑炙烤下,他带头抢修机械设备。项目部“抢晴天、战雨天”的口号,在他沾满泥浆的背影中化作无声的注脚。
匠心为魂:以精进铸就品质
从土方组到结构物组,岗位在变,标准不变。黄元豪常将“万无一失,一失万无”挂在嘴边,高度重视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,施工日志中密密麻麻标注着风险点,安全交底会上反复强调操作规范,助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。他熟练掌握施工工艺,履职担当、精益求精,以高标准、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。为攻克软基处理难题,他连续一周泡在现场比对数据,最终优化出兼顾效率与成本的方案。当一条条公路蜿蜒伸向地平线,车轮与沥青摩擦的轻响,仿佛在回应这位匠人数年如一日的坚守。
十年风雨兼程,黄元豪用布满老茧的双手,在异国土地上铺就连通希望的坦途。一颗匠心、一身本领、一片喝彩,他以实际行动证明,平凡岗位上的极致追求,本身就是一种伟大。
供稿:黄华薇